思南县

当前位置┃首页 > 武陵山区 > 铜仁地区 > 思南县 > 详情正文

贵州粮食喜获丰收 科技稳粮成绩斐然

 来源:老家网    

今年,贵州省各地粮食高产捷报频传:兴义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最高亩产1123.87公斤,创贵州水稻单产新纪录;铜仁市思南县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样板点亩产904公斤,创贵州省低海拔高热地区水稻高产新纪录……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粮农的脸上,贵州粮食缘何如此高产?

以提升单产为突破口 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为落实好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原则,实施好“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推动实现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稳粮增收”总体目标,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提升粮食单产为突破口,多项目齐动,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陆续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贵州粮食单产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2021年贵州省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方案》《2021年贵州省粮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同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狠抓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地,组织全省农技干部召开多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会、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培训会,组织粮食生产专家组深入产粮区实地指导粮食生产,并在全省广泛开展粮油作物高产竞赛活动。

在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贵州省农技总站)的组织指导下,全省各地产粮区的技术干部和群众积极钻研、试验、示范粮食高产技术,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推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品种好、密度足、技术配套”成为水稻高产关键

遵义市播州区是寡日照地区,光照不足会影响水稻生长,因此,提升播州区的水稻单产水平有一定难度。今年,播州区沐恩寺水稻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890.15公斤,与当地水稻常规种植相比亩增340—390公斤。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海拔385米,温度高、昼夜温差小,水稻常年亩产量只有500—550公斤,然而,今年塘头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攻关田亩增产量400余公斤。这两个项目区的生产技术负责人表示,今年水稻单产刷新纪录的关键是“品种好、密度足、技术配套”。

技术人员在贵州兴义水稻高产示范基地测产

选择“对路”的水稻品种是提升单产的前提。沐恩寺水稻高产示范方种植的是紧凑型优质高产杂交稻品种“泰优808”,该品种品质优、穗子大,易高产;思南县水稻高产攻关田采用的是袁隆平团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品种“三优2号”。根据不同区域生产条件,栽足密度,配套好的技术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在贵州省条件好的稻区,专家建议采用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在一般大面积生产地区,专家建议采用“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

贵州省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曾涛介绍,“两增一调”即为“增密增钾调氮”,主要解决贵州水稻栽培密度不够、施钾量不足、氮肥“一炮轰”的问题。

高产水稻良种“泰优808”

“一增五改”确保玉米量、质、效同步增长

玉米是今年贵州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的重点作物之一,贵州省农技总站农艺师邹军表示,今年贵州推广了“一增五改”玉米高产技术。一增是指增加种植密度,五改是指改玉米大穗品种为密植抗倒高产品种,改单株种植为双株种植,改偏施氮肥为有机肥和磷、钾肥配施,改肥料表施为肥料深施,改“秸秆焚烧+浅旋耕”为“秸秆还田+深翻耕+旋耕”。

技术人员在贵州纳雍县玉米高产竞赛田测产

玉米单产提升的过程也是玉米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今年,毕节市纳雍县选择了R1907玉米新组合进行种植,其特点是无秃尖、耐密植、抗倒伏等,是提升玉米单产的理想品种。该新组合搭配应用“一增五改”玉米高产技术,亩产达1059.1公斤,创贵州历史新高。

据贵州省农技总站负责人介绍,今年贵州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不仅有传统的白色、黄色品种,还有彩色和紫色品种,根据市场与生态适时播种接茬,进行标准化栽培。玉米种植农户表示,今年贵州省农技总站推广的鲜食玉米不仅颜色、品种更丰富,而且口感更佳,效益也提高了。琳琅满目的鲜食玉米产品也提升了消费体验。

“良种+标准化生产”确保酒用高粱绿色高产高效

技术人员在贵州酒用高粱基地考察

贵州高粱育种专家涂佑能从1986年开始收集仁怀高粱种质资源,经过10余年的系统选育,成功选育出优良品种“红缨子”。2008年贵州省开始推广种植“红缨子”高粱以来,涂佑能等农技工作者扎根高粱基地,潜心开展“红缨子”“红珍珠”系列良种的提纯复壮工作,不断增强酒用高粱良种的抗病性,提升良种的品质、产量。

今年,贵州全省酒用高粱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提升。贵州省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章洁琼表示,遵义市正安县酒用高粱高产攻关田采用优质品种“红珍珠”,打破传统等行距种植模式,配套宽窄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红珍珠’+育苗移栽+宽窄行栽培+可降解黑色地膜覆盖+有机肥配施缓控释肥+无人机飞防”的关键技术,高粱单产水平实现了历史新突破。

涂佑能介绍:“继续推广‘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贵州酒用高粱亩产量完全有可能突破600公斤。”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粮食生产单产提升,是真正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具体实践,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具体体现。下一步,贵州省将大力推广今年取得的高产经验,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