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骄傲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儿女 > 老家骄傲 > 详情正文

一心只为富乡亲

——记丰溪镇凉桥村外出创业人士王海

 来源:老家网    

20年前,因为吃不饱饭、上起不学,他被迫离开了家乡创业;20年后,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学,让贫困的乡亲能过上好日子,他先后斥资千万“砸”向深山。他就是东莞十堰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湖北竹溪商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东莞市海丰五金公司董事长、竹溪县丰溪镇凉桥村外出创业人士王海。  


QQ截图20180412114757.jpg


14岁辍学外出打工支撑起10口之家

王海于1980年出生于丰溪镇凉桥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要养活一家10余口人。1994年,十四岁的王海已经上八年级了。由于家境贫寒,只能从家里带玉米面,吃玉米糊,带的咸菜,经常长满白霉还在吃。最令他难过的是他的学费从开学拖到期末,每学期,王海的父亲都要为孩子们学费的事发愁。

懂事的王海看到父亲为了一家人生活操劳,累得腰都伸不直了,心里非常难过,1994年10月,王海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他先后到过北京、武汉、河南等地,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在砖厂推过车,在煤矿挖过煤炭。一天工作10至12小时,每天仅7元工钱。

1997年底,王海来到广东,进入一家五金厂当工人。由于他不怕吃苦,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很快掌握了五金加工全部技术,成为车间里的技术骨干,当月就挣了1800元工资。

在厂里,王海不仅技术过硬,善于管理,而且与同事关系也很融洽,深得老板的赏识。他的职务也不断提升,由员工荣升到组长、车间主管、技术总监、生产经理等职位。

吸收50余名老乡每年带回现金收入200余万元

通过在五金厂多年的打拼,王海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积淀了大量的人脉关系,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资本。

    2008年,王海在东莞市长安镇福发工业园区创办了海丰五金公司,研发和生产中高端皮带扣等五金件。由于其讲信誉,生产的皮带扣款式新、质量好,深爱客户好评。各地客户纷纷找上门来与他签订供货合同,有“梦特娇”、“七匹狼”、“奥康”等品牌,广东最大的皮具公司宏基皮具公司找上门来与他合作,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厂地面积也由当初的300平方米、员工20多人,发展到5000多平方米、员工100多名。

在广东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王海想到了家乡贫困的乡亲们还在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苦日子。他给家里打电话,让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到他的工厂打工,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凉桥村的谭玉平小学毕业后,由于文化低,手部有残疾,找不到工作,王海知道后,给他安排了岗位,并为他找了一位师傅教他研发、设计方面的知识,如今谭玉平成了海丰五金公司设计部骨干,每月工资都在8000元以上。

丰溪村谭军到海丰五金公司上班已经有8年了,现在建了新房,买了新车,在银行里还有位数不小的存款,一家人早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广东,王海的公司订单大幅减少。为维持生存,别的工厂大量裁减工人,而王海却没有这样做。他通过消减工人劳动时间的方式,留住工人,保障工厂运转。为了给工人发工资,他向朋友借债50余万元。这一年,他亏损了60余万元。2009年后,他的工厂挺过了危机,而且事业越做越大,工厂也经过几轮扩大规模,工人也显著增加。目前,王海的海丰公司为家乡提供5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以为竹溪带回现金收入200余万元。

捐资5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余名

求学时的窘状,在王海心里落下深深烙印。小时候家里穷,没能读多少书,不能让下一代的孩子因为穷而缺少教育。在商场打拼多年,公司越做越大,王海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

2013年,王海同丰溪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张志军、彭友山、丁先平一起,出资50万元成立了“丰溪镇海丰爱心助学基金会”。该善款主要用于改善丰溪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对学习优秀且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援助,资助竹溪县丰溪镇的贫困中小学生和考取大学的新生。

刘洁是丰溪镇五道河村人,父亲患有尘肺病,母亲务农,家庭十分贫困。2013年,刘洁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竹溪一中, 望着高中录取通知书,她哭了,她知道家里为了给父亲治病已经是“砸锅卖铁”了,不可能有钱供自己上学了。正当她心灰意冷的时候,海丰爱心助学基金会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于是给刘洁送去了1000元学费,解了她上学的燃眉之急。像这样受到“海丰爱心助学基金会”资助的学生还有40多人。基金会成立之初,王海曾经说道,不让每一个应该上学的孩子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剧,不能在我们的下一代上演。

投资500万建合作社为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是心中最大的心愿。2016年10月17日,王海为竹溪捐款5万元,用于资助家乡精准扶贫事业。

 “山里老百姓具有迫切致富的愿望,但缺乏胆识、技术、资金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用简单的输血型帮扶往往很难奏效。”2016年,王海毅然回乡创业,带着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信念,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海沣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山场6000多亩、土地700多亩,主要种植黄莲、重楼、白芨等种植珍稀药材。吸纳当地贫困群众70多户以土地、山场、劳力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其中有18户贫困户常年在基地务工,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2万余元。另外,合作社还为每位务工人员缴纳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      

 “以前的收入主要靠打工,自从王海带领大家种植中药材以来,我们在家门口也可以挣钱了,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贫困户何国英说道,现年56岁的贫困户何国英不能外出打工,为了增加收入,在海沣合作社药材基地里务工。她告诉笔者,丈夫在外地打工,一年辛苦到头,挣到的现金也不过两万多元,而自己在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元,中午还有免费的午餐,一年下来,可以挣到两万五千元现金,比丈夫挣的钱还要多,最重要的是不用出远门,家里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随时照应。    

目前,王海正在积极筹划以“海沣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为中心,投资600万元建造一家集休闲、药膳养生、农业观光为主的养生山庄。王海说:“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乡亲们贫穷的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乡亲过上好日子。” (溪宣)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