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产业 > 产业动态 > 详情正文

《竹溪再问“菇”》系列之二:问今天,小“菇”如今初长成

 来源:老家网    

     今年初,在我县香菇产业刚刚起步之时,《竹溪新闻网》、《微竹溪》推出《竹溪问“菇”》系列报道。

     种、收、筹备再种。眼下,去年秋冬栽菇已收获完毕,各地正如火如荼筹备今年秋冬栽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昨天,是怎么推进的?今天,发展现状怎样了?明天,后续该怎么发展?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节骨眼儿上,记者又再次深入菇农、深入合作社、深入镇村、深入有关部门,开启了再问“菇”之路。



      (记者  余俊丽)“在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乃至在推进‘十个到村到户’产业增收方面,村级干部要发挥‘领头雁’作用,领办创办合作社,把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功能有效地进行融合,带领群众一起致富。”县委书记余世明在前不久召开的5月份“十个到村到户”拉练会上如是说。

1.png

      事实证明,一个产业的发展,村级党组织的参与和智慧至关重要,可以带活一片、引领一方。桃源乡甘子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云华自去年开始带着群众一起种香菇,他善于思考、边种边摸索,对香菇棚架建设进行了创新,改钢架棚为水泥架子棚。据他介绍,钢架棚每个棚约需2500-3000元,而水泥架子棚每个棚只需10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菇农的投入成本。目前,甘子沟村已成立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农户(贫困户)发展香菇6万棒,下一步计划再追加6万棒。

2.png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向坝乡二坪村党支部书记谭开富,在发展香菇产业过程中,探索出香菇烘干技术,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品质。一开始,该村香菇烘干主要靠烘干机,这种烘干机分大小机型,小型机一次可烘100多斤香菇,大型机一次可烘400多斤,而且在烘干过程中,还要隔三岔五地“翻面”防止“烤糊”,费时又费力。谭开富经过反复思索,探索了“烘干房”,其一次可烘1000多斤香菇,且中途不用“翻面”,一次性放入一次性出菇,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

3.png

       产业发展信心增,脱贫致富奔头足。如今,全县上下已形成发展香菇产业的共识,在香菇发展的模式、作法、举措等方面,各乡镇、村、菇农因地制宜、各显其能,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创新、改进,产业越做越大、模式越做越好、效益越做越高。

       城关镇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能人大户”的发展模式和“合作社+贫困户自种+大户”、“合作社代种+合作社示范种植+大户”的种植模式,先后成立鑫园、欣城、康巍、先成、腾飞、鑫华、耕耘等7个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菌袋由县畜牧生态产业园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并已签订合作社框架协议,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带动全镇建档立卡对象314户753人就业增收。


      水坪镇把香菇产业作为全镇产业扶贫的突破口,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贫困户)”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2家市场主体、534户农户发展香菇产业,其中贫困户443户,非贫困户91户,累计发展280多万棒。现已建立水坪街和洛河香菇产业园两个示范基地,以德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旭瑞种植专业合作社、丰林造林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水坪街香菇基地面积达到100亩,辐射水坪街、杜家沟、洞子沟3个村,共带动贫困户63户。洛河香菇产业园以丰林造林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覆盖洛家河、麻河塘、独松寺等10个村,可带动300余户500余人从事香菇培植、加工相关产业,就近就业务工增收。

4.png

      汇湾镇把香菇产业作为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扶贫产业重要支撑,精心组织,精准对接。目前已在秦坪、小河口、向丰、溜口等4个村成立了汇华、梦之圆、飞丰、国勇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4家,累计发展香菇20万棒,今年底,全镇香菇种植将实现翻一番目标,总量达到50万棒以上,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5.png

      新洲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连片种植,推动香菇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土地、水电、大棚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将扶贫、财政支农等专项资金重点向产业发展贫困农户倾斜,简化各项审批手续,为农户提供便利,激发群众发展香菇产业的热情。目前,张家坝村已建香菇大棚基地30多亩,带动贫困户52户,其他各村正在积极谋划今年秋冬栽工作。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