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创业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产业 > 老家创业 > 详情正文

蒋家堰关垭子村龙韬养殖秦巴黑土猪

 来源:老家网    

    龙韬,现年30岁,2010年毕业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后,他顺利地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然而,1年后,他毅然放弃白领生活,回到蒋家堰镇关垭子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在许多人眼里,“当村官就是为日后报考公务员作铺垫的”。可正当其他村官纷纷备战公务员考试之际,龙韬却多方融资搞起了土黑猪养殖项目,着力创办鄂西北最大黑猪生态养殖基地。

    2011年的一次走访亲友,他了解到当地老品种黑猪,具有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瘦肉鲜嫩、肥肉不腻等特点。之后,他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猪肉深受消费者青睐。于是,高价收购了35头本地黑猪。通过三代杂交选育,培育出优良品种竹溪黑猪。谈到保护黑猪肉品质的方法,龙韬自信地介绍:统一采用粮食及副产品(玉米、黄豆、麦麸、菜籽饼)和青饲料喂养,禁用商品饲料和激素、生长素、添加剂等,待猪自然生长到12个月以上,再出栏屠宰、包装上市。

    近年来,蒋家堰关垭村因为大学生龙韬的返乡归土,显得更富生机。一批又一批经过精美包装的龙山洼秦巴黑土猪肉,插上电商的翅膀,从这个朴素秀美的村落飞往各大城市。一颗年轻的创业火种点燃无数乡土村民的致富梦想,一户又一户贫困家庭因为秦巴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生活的越来越有盼头。

    “相之于普通猪肉,龙山洼黑土猪采取生态养殖模式,生长周期长、安全性强、外观精美、肉质汁多富弹性、营养价值丰富,迎合了当下众多消费者追求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上阵不离父子兵”,正是黑土猪广阔的市场前景,说服了龙启胜加入合作社助儿子“一臂之力”。“黑土猪属濒临灭绝的稀有品种,肉嫩味香,是上等食材;肥肉肥而不腻,常为蒸肉、梅菜扣肉的原料;脂肪丰富,为食用油的主要油料,常有一家煮肉满村飘香的说法。” 现在,谈起黑土猪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龙启胜说的头头是道。

SW8A0652_20160102123651.JPG

    合作社设立于关垭村四组的一个通达院落,两栋阶梯并排的封闭养殖场与办公楼对立而建,近5亩的猪饲料种植基地将其隔离开来。一大片绿油油的俄罗斯草翠色欲滴,俄罗斯草叶片宽大肥厚,再生能力极强,全年随割随长,每茬每亩可收获鲜草20000至30000公斤,更因味道清爽鲜美喜受黑土猪青睐,它成为饲料种植基地的“常客”。初秋季节,饲料种植基地的部分土地被开垦出来换种上季节性猪食作物,周围的贫困户常常会在农闲时来基地播种农作物,以获得近百元每天的经济收入补贴家用。

    走进猪舍,貌似是因为见到了客人而欣喜若狂,这些“黑毛八戒”立马摇头晃脑起来围聚在铁栅栏前,摇着尾巴伸长脖子,嘴巴蹭着栅栏发出一串串哼唧声。看到饲养员提着猪食进来,更是兴奋不已,见到“邻居”已美食在嘴,便会迫不及待地拖着笨重的身子跃墙抢食。饲养员吴秀坪、吴昌准两夫妻在合作社与黑土猪“打交道”一年有余,务工收入就有5万余元。通过土地的流转,农户收纳租金又可实现增收。家门口就能创收和照顾家庭,对于这些贫困户来说,实属难得。

   “这些猪经常会被拉到后山放养,喂养10到12个月达250斤以上就可出栏,每斤肉售价20元以上。母猪繁育能力很强,每头一次可繁殖近30只小猪仔。”负责黑土猪繁育的龙启胜经常在猪舍“转悠”,黑土猪的健康状况、生活起居总让他牵肠挂肚。

    龙韬常年奔波在外开展市场营销,龙启胜则留守后方看管土猪繁育。父子情深则事业兴旺,事业兴旺则扶贫带动强。合作社已从最初几十头黑种猪发展到2014年底就有年产仔近千头的规模;采用生态农业原理,利用“猪沼草”的循环农业模式,着力打造零污染、无药物残留、原生的有机黑土猪;成功注册了“龙山洼”商标,开通了淘宝、微信网络直销店;采用“合作社+基地+电商+农户”的模式,形成了集繁育、分户养殖、统一销售和品牌化运营的产业格局。向贫困户免费发放仔猪进行养殖并以高于普通生猪40%的价格回收,每养殖两头仔猪贫困户将可获得5000元每年的经济收入,仅去年年产值超过400万元,直接带动136户农户社员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扶贫带动效果明显。

    “今年,我们将举全员之力申报和完成秦巴黑猪的‘绿色产品’认证,完成申报和初步完成秦巴黑猪的‘中国地标产品’认证工作,实现年产值500万的目标,将带动200户农户社员和11户贫困家庭实现增收脱贫。明年,我们将力争使‘龙山洼’牌黑猪肉顺利成为‘湖北省名牌品’”,龙启胜坚毅的目光和恳切的语言足以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俩龙山洼黑土猪事业美好的未来。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