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老家 > 乡村振兴 > 详情正文

为民铺就致富路——竹溪十个到村到户推进脱贫攻坚扫描

 来源:老家网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付延峰 报道: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农家,一栋栋安置房拔地而起,一片片产业园生机勃勃……“生活条件改善了,收入提高了。”连日来,记者走访竹溪部分乡村,听到不少村民高兴地细说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据了解,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竹溪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0多亿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十个到村到户”行动。十个到村到户包括产业增收、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安居工程、创业就业等十项内容,涵盖了增加贫困户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为山区贫困群众铺就了脱贫致富之路。

一条路带来一个项目

6月19日,竹溪县水坪镇油坊梁村贫困户刘秀奇骑摩托车,通过家门前的水泥路,不到三分钟时间就来到村里的花椒基地干活。他高兴地说:“门前通了水泥路,村里建起了花椒基地,每天在基地干活有近百元收入,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油坊梁村的地理条件很适宜种植花椒,村里多次想引进花椒种植项目,都因交通不便而搁浅。十个到村到户行动中,在县交通运输局的支持下,该村修建3公里通村公路,硬化通组达院路14.6公里。

今年初,村里引进兴龙花椒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由兴龙花椒合作社出资,村集体入股,村民参与,建设连片花椒基地800亩,其中农户占500亩,村集体占300亩,合作社每年上交给村集体5万元。村民在基地干活拿工资,花椒收成后,村民还可获取分红。

去年以来,该县整合扶贫、交通等资金2.1亿元,新修乡村公路、通村达院路580公里,110个村引进项目130余个,带动1.2万群众增收。

一项产业繁荣一方经济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不用再外出务工了。”6月20日,在泉溪镇塘坪村申东田园合作社土豆基地里,正在锄草的村民周开国乐呵呵地说。周开国家有2个小孩,妻子多病。过去,每年一过正月十五,他都要外出打工。今年,他打工的地点变为家门口的申东田园合作社。“铲地、锄草、播种……活不算重,每天工资100元,我老婆也可以来打短工。”周开国说,因为产业合作社,他家的生活完全变了样。

申东田园合作社负责人张申东今年37岁,过去开过板石厂、外出务过工、种过烤烟,在精准扶贫政策激励和当地政府动员下,他投入全部积蓄,注册成立申东田园合作社,专门从事土豆种植。目前,该合作社租赁土地100余亩,种植高山土豆,吸纳6户贫困户13人在合作社打工。

泉溪镇属高山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高山土豆。该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通过发展土豆等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该镇党委书记喻伟介绍说:“全镇现有土豆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余家,种植土豆1.3万亩,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548元。”

2016年,该县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9100万元,重点支持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电商等产业发展,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余个,吸引3000余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一笔补偿金托起一个家

“多亏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家摆脱了困境。”6月21日,该县城关镇新民村贫困户杨志怀激动地对记者说。杨志怀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11月,他的妻子汤学勤被查出患结肠癌,住院治疗需要2万多元。“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杨志怀说。

不能让一场病就把一个家掏空了。在十个到村到户行动中,该县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扶贫对象门诊重症定额补偿、住院补偿年封顶线,提高新农合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分段补偿比例、报销比例,定额补偿的门诊重症病种数量增加至25种,降低新农合大病保险起付线标准至8000元。与实施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工程之前相比,该县贫困户平均医疗费用下降近50%。经过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杨志怀妻子患病期间,花费不到一万元。

现在,杨志怀在村里的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100元,汤学勤则被安排到村里引进的企业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一家人生活甜甜蜜蜜。

新农合统筹补偿提高后,仅去年,该县就比过去多为贫困户兑现农合补偿金80余万元。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